近几年,内陆风力发达地区坐拥丰富电力资源却难以输出,弃风弃电情况频现。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风力发电开始往东部、往海上发展。资本聚集、政策加码,这让海上风电成为一个风口。
印度柴油电动多单位(DEMU)列车于7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这部1600马力的火车离开德里南部的Safdarjung车站,搭载了六个车厢,外表面铺设有光伏电池板,以满足清洁能源系统的电力需求。
人们在关心全球清洁能源能否通过“超级电网”远距离输送的同时,也在关注未来生活的变化:如何让新能源电力不再发得多、用得少?如何让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城市雾霾会因为能源革命而削减吗?
有媒体援引一项统计数据称,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弃风”“弃光”“弃水”量约1100亿千瓦时,“三弃”总量超过同年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跌至196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其中,“弃水”问题较为常规,相对比例较小,但新能源“弃风”“弃光”比例接近20%,的确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三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否是跃进式发展的后遗症?是否与“地方壁垒”相关?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综合分析。
有媒体援引一项统计数据称,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弃风”“弃光”“弃水”量约1100亿千瓦时,“三弃”总量超过同年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跌至196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近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弃风、弃光、弃水,能源结构调整和电力市场转型进入“爬坡过坎”的深水期。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清洁能源“弃水”“弃风”“弃光”已超过同年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不禁让人觉得“太可惜”。
一直以来,清洁能源技术革命都是最为重要的议题。在2017大连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用一连串的数据和一个个例子,说明国家电网在推进能源替代
近日,由淮南矿业集团申报的蚌埠—合肥、巢湖—江北集中区、亳州—太和3条天然气省级干线项目,一次性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此次核准的3条天然气干线项目总长20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