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光库科技专注于研发、生产高性能光纤无源器件。主导产品包括:高功率光无源器件、保偏光无源器件、各种光纤激光器及光网络核心模块、光纤微连接器件等,产品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光纤激光、光纤通讯、航天航空、传感探测、环境监测、地质勘探、医疗设备等重要领域。
报告显示,中国激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17年全行业的市场销售收入达490亿元,增长率超过25%,其中,武汉激光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国1/3以上,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生产能力。本地两家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和华中数控,都进入了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队列,2017年营收增长幅度都突破了20%。
1993年,基于GaN的蓝色LED芯片的发明,为人类开启了白光照明的新时代。LED照明节能环保,大幅提高人类的照明效率,而白光之源——蓝光LED的发明者中村修二、赤崎勇、天野浩和,也于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白光LED问世后,LED在照明领域快速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照明领域不可或缺的元素。
硬脆材料或高熔点难加工材料凭借优异的材料性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发动机、水刀等工业产品中的喷油嘴、水射流喷嘴的功能结构,都需要在硬脆性或高熔点的难加工材料上加工大深径比小孔(简称“深小孔”),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电加工方法难以控制小孔加工锥度,很难在硬脆、绝缘材料上加工出孔径小于0.1mm的小孔
“宽禁带半导体就像一个小孩,还没长好就被拉到市场上去应用。”在11月8日至9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夏建白打的比方引起不少与会专家的共鸣。
报告显示,中国激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17年全行业的市场销售收入达490亿元,增长率超过25%,其中,武汉激光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国1/3以上,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生产能力。本地两家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和华中数控,都进入了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队列,2017年营收增长幅度都突破了20%。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称,我国“人造太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与低杂波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该装置为人类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让人类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天的大多数导航依赖包括GPS在内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些系统会发送和接收来自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的信号,而新的量子加速度计是一个独立系统,不依赖任何外部信号。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卫星信号可能遭到封锁、拦截,甚至蓄意破坏或攻击,导致无法准确导航。
研究人员选择新型过渡金属二硫化物-MoS2纳米载药系统,使用LDI MSI技术,可以根据MoS2纳米片和其负载的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在激光剥蚀下同时产生的质谱指纹峰来追踪纳米载体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无需任何标签,且不受生物体内源性的分子干扰。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高性能倍半氧化物激光晶体生长及制造工艺与装备”项目中期完成情况汇报会在天津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