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尽管进口煤配额管控收紧,进口煤到货数量减少,国内煤市现转好迹象;但由于利好政策实施时间有点晚,且刚刚实施;目前,起到的作用有限,到达北港拉运煤炭的船舶并没有明显增多,港口市场煤价触底企稳后,仍呈供需双弱走势。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作用有限,煤炭成本波动不能及时反映在电价。2016年下半年煤价上涨以来,电价仅在2017年7月1日上调过一次,上调幅度还不足以覆盖煤价的涨幅。以山西运城某电力公司为例,其上网电价涨幅为3.93%;同期企业不含税采购综合标煤单价涨幅为41.24%。
2018年上半年,能源行业效益总体改善,但火电企业亏损面接近一半。专家认为,火电企业普遍亏损,是多种因素叠加,尤其是政策性和体制性因素影响的结果。
近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在国投电力再融资反馈意见中指出,2015~2017年,国投电力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逐年下滑。其中火电业务年均占发行人营业收入40%左右,毛利率从28.15%下滑至6.02%。2017年公司合并范围内火电业务子公司业绩均为亏损。对于上述问题,国投电力表示,公司目前处于配股阶段,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
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令发电企业利润骤减,煤电矛盾再次凸显。近日,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华能、华电、大唐以及国电在内的四大电力央企,以电煤价格超出企业成本为由,联合向陕西省政府提交了报告,希望政府上调电价。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部副主任张琳在11月22日举办的“十三五”电力发展机遇与挑战专家讨论会上分析称:煤电企业盈利拐点已经到来。
近期,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电两大行业短期内“跷跷板”发生反转,对火电企业、大工业用户造成重大影响,电力直接交易无法延续,用电成本大幅上涨,电力成本占比高的工业企业面临停产或减产的局面,生产意愿下降。煤价上涨引发了上下游产业的连锁反应。
近期,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电两大行业短期内“跷跷板”发生反转,对火电企业、大工业用户造成重大影响,电力直接交易无法延续,用电成本大幅上涨,电力成本占比高的工业企业面临停产或减产的局面,生产意愿下降。煤价上涨引发了上下游产业的连锁反应。
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0月份物价数据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涨幅较大,环比涨幅9.8%,比上月扩大4.4个百分点。煤价上涨对中国去产能的影响再度受到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