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瑞士电池技术初创公司Innolith宣布对其创新电池技术平台进行商业化,以解决全球电力短缺。其低成本电池有助于稳定电网,防止停电,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为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车队充电,以及在能源贫乏的国家实现可靠的电力供应。
继今年6月中南大学赖延清教授团队在锂硫电池高安全、高比能与长寿命难以协同问题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锂硫电池技术研发又接连传来捷报。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在黏土矿物超亲电解液锂电池隔膜研究、影响锂硫电池化学动力性能主要因素研究上均获得重大进展,对推动锂硫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又迈进了关键一步。
虽然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上还有不少落后的地方,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只要国内企业有迎头赶上的决心,有研发创新的行动,再加上有政府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有我国潜力巨大的市场作为依托,用不了太久,“超越”就有望成为现实。
根据周一的声明,A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Sanoh Industrial Co.和现代汽车公司,三星电子公司和Solvay SA的风险投资部门。这笔融资是来自在Solid Power宣布与宝马公司达成协议,开发电动汽车用固态电池之后约九个月。
据外媒报道,许多人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可能最终超越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传统汽车制造大国,但在电池领域没有任何技术突破的情况下,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多年延迟动工之后,韩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企业SK Innovation终于开始在中国建设第一个电池厂。其在中国江苏省的电池厂正破土动工,将参与包括日本松下、中国宁德时代以及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等竞争者在内的全球电动车电池竞争。
为何电池技术事实上已经存在超过百年,却在今天还被认为是新兴技术呢?因为人们正希望可以生产出可以被反复充电数千次、有效期长达数年的电池来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同时这种电池还应该使车辆经过一次充电就能行驶1000公里。这种电池储存的能量将会是普通家用5号电池的10万倍。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新政下的补贴退坡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一定的洗牌效应,这种洗牌效应对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补贴退坡的新政下,很多锂电池企业将面临一场优胜劣汰式的大浪淘沙。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甚至出局,这或许是大势所趋,难以阻挡。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衍生了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产业链,其中,动力电池行业受益颇多。据统计,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达到1589亿元,同比增长19.5%。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用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2017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量达到370.6亿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