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27日电 类脑神经计算芯片、“精灵”无人驾驶汽车、纳米梦工坊、石墨烯智能人工喉、细胞机器人……与“高大上”的科技成果邂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5月19日至26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上,数以万计的公众亲历了一场汇聚我国前沿技术和创新成就的“科技盛宴”。
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被残酷的现实拉下了神坛。去年,以石墨烯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面临沉重的生存压力。近日,一条关于石墨烯柔性触控模块与柔性OLED相结合的消息,似乎让人看到了石墨烯可能获得大范围应用的新希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柔性OLED能成为石墨烯的杀手锏应用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以满足能源需求,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将环境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量收集技术已经收到了广泛的关注。
光可以作为计算机芯片不同部分之间超快速通信的通道,也可以用于超灵敏传感器或片上纳米激光器。科学家对于进一步缩小控制和引导光的设备进行了大量研究。将光限制在极限空间内的新技术一直在发展中,等离子体约束就是限制光的途径之一。
该校教授怀萍科研团队与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合作,通过单分子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手段,在11种不同有机分子中发现了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力最强的分子——三聚氰胺。通过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间引入三聚氰胺分子,相邻两层纳米片的有效接触大幅增加,使薄膜内部氧化石墨烯片层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制备出具有优异机械强度的氧化石墨烯薄膜。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将石墨烯薄膜引入到柔性天线传感器中的应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压力传感,非常适合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无线应变传感等领域。这项工作为基于石墨烯的电子器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各种传感器以及天线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新型功能化石墨烯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一张面积较大的纸、布等折叠成小块放在文件夹或口袋里,你可曾设想过有一天也可以将手机、电脑等电子器件折叠、卷曲甚至揉皱,轻松的放进口袋,等到用时再将其展开。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可折叠、卷曲或揉皱而不影响性能的柔性电子器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的驱动下,我国光伏市场爆发,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用户侧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而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内生动力。利用好石墨烯“黑科技”这种材料将使得我国光伏产业获益无穷。
螺旋石墨烯具有同弹簧一样的螺线外形,这种石墨烯成功合成后有很多的应用,但它的模型化合物还从没被报道过。过去虽然有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十分接近,但产物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性能。
电子显微镜和光刻技术的冷场发射源存在几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它们固有的超高真空条件要求,电流稳定性相对较差以及发射衰减快,因此它们无法被广泛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冷场发射电子源克服了这些问题,主要是基于使用石墨烯涂覆在镍针上的一种新型冷场点发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