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潜力巨大、适用行业宽广等一系列原因,石墨烯技术不仅逐步走入了大众视野,也在我国掀起了一股资本“淘金”热潮。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石墨烯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全国各地有21家在建或已建成的石墨烯研究院或产业基地,包括常州、无锡、重庆、北京、青岛等先发城市,地方政府的相关财政资金也有望在未来几年达到千亿规模。
可穿戴产品的技术障碍之一是消除产品的材料和尺寸限制。鉴于目前的电池技术,可穿戴产品依然没有办法脱离电池形状来进行更灵活的外形设计。不过根据外媒近日消息,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活的柔性纺织电池,它不仅可以正常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同时还可以像普通的棉布一样柔韧。
据悉,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CC)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欧洲石墨烯平台机构Phantoms Foundation等组织发起成立。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该中心将为全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石墨烯原材料和应用产品提供测试、检验和认证等服务,并将通过认证的石墨烯原材料和应用产品,予以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颁发的认证标识“IGCC”。
研究人员发现在高强度、高导电性的石墨烯材料中加入二氧化硅后,可以大量合成石墨烯,合成的石墨烯像爆米花一样呈现出三维立体形态,因此被称为“石墨烯球”,将这种石墨烯球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阳极保护膜和阴极材料后可以提升充电容量、缩短充电时间,而且高温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研制出的新型铝—石墨烯电池,这种电池不仅能够克服温度、等问题,高效的充电性能,可以实现“充电5秒通话两小时”。
近日,浙江大学科学家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展示了一种新型铝-石墨烯电池,这种电池以创新工艺制备的石墨烯膜做正极材料,能在极端时间内充满电,在零下40℃到12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与现在主流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相比前景非常好。
浙江大学科学家用石墨烯膜作为正极材料,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铝-石墨烯电池。这种电池寿命超长,能在极短时间内充满电,在零下40℃到12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这项创新为铝离子电池的实用化指出了重要方向。
三星电子旗下研发部门成功合成了一种“石墨烯球”,可以用于延长锂电池的续航时间,并加快其充电速度。石墨烯球材料可以让电池容量增加45%,充电速度可以加快5倍。如果现有锂电池需要1小时才能全部充满,那么采用这项新技术后,便可缩短到12分钟。
公司发布2017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归上利润、扣非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2%、24.3%、49.8%,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原有低压电器传统业务,预计前三季度利润增长15%以上;光伏板块中,运营收入增速估计预计40%左右,EPC也有较快增长,但光伏制造受行业影响可能仍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