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AI芯片独角兽企业寒武纪在上海召开2018产品发布会,发布新一代终端智能处理器IP 产品Cambricon 1M、首款云端智能芯片 Cambricon MLU100 和板卡产品。寒武纪首款云端智能芯片的推出可以让其端云结合共推生态。但作为云端AI芯片的“新手”,寒武纪真的能对标英伟达?
北京时间5月3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发布了寒武纪MLU100云端智能芯片,它和终端芯片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运算能力更强。
目前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仍局限于试点,其中只有宁波达到了城市全覆盖,但大多数城市仅仅覆盖了部分区域。从试点项目来看,配网自动化的平均投资规模在1.1-1.5亿元左右,覆盖区域平均相当于当地城市的1/3-1/4。
要做NB-IOT和LoRa的对比分析,首先要考虑关于物联网终端的功耗需要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即节点的电流消耗(峰值电流和平均电流)和协议内容。蜂窝网络的同步协议要求终端必须定期联网,具有较短的下行延迟。
不仅在故障发生后能进行自动化查找、隔离,自动化系统还能提前预警。通过对配电线路电流、电压、开关位置、设备运行环境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电力调度值班员能全面掌握配电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第一时间判断故障原因,进一步制定最优的故障隔离和负荷转移方案。配网自动化改造完成后,将彻底告别配网“盲调”的历史。
要想在终端用户层面做出快速部署,可规模生产的市场就绪解决方案(MRS)就派上了用场。借助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英特尔能够提供大量的可验证、集成且已部署的MRS。英特尔展示了全新戴尔* V5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自供电、便携式的人工智能安全解决方案,具有持续的视频监测和高级分析功能。美国加州Hayward警察局在快速部署这些设备之后,城区的盗窃数量和街头犯罪大幅减少了60%以上
“5G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厂商依据这样的标准做设备和终端肯定是希望面向全球来销售的,华为面向全球市场,肯定不希望只是中国、欧洲北美三大市场,肯定想有更大的范围。”周志刚说。
与此同时,紫光展锐还在本届MWC上宣布加入中国移动“5G终端先行者计划”,未来将以尽快推出首批5G终端为目标,在技术方案研究、应用场景探索、产品形态创新、示范应用推广等方面与中国移动开展充分合作,共同建立起成熟的5G终端产业生态,实现各方协同创新、融合共赢。
据介绍,华为Balong 5G01是全球首款基于3GPP(移动通信的标准化机构)标准的5G商用芯片。Balong 5G01支持全球主流的5G频段,包括Sub6GHz(低频)和mmWave(高频),理论上可实现最高2.3Gbps的数据下载速率。同时Balong 5G01还支持NSA和SA,即支持4G & 5G双联接组网,也支持5G独立组网。
该中心当日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据42.4%;中国其次,拥有592家,占据23.3%。其余872家企业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香港、成都、南京、厦门、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