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玛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在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中,很多电池企业已经面临困境……历数几家储能、电池企业破产和面临困境的始末,表面的资金链与官司缠身,背后技术变革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重重。
近日,有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用户和员工向记者反映,目前包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多地均出现国能电池售后维修中断的情况。同时,北京公司已拖欠员工薪资达半年之久,拖欠金额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北京公司有接近50名员工于7月15日联合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赔付劳动报酬、报销因公垫付的钱款。
合作与扩张,成为近期动力电池企业的关键词。12月20日,吉利汽车与宁德时代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前,宁德时代已先后牵手上汽、东风和广汽3家车企,成立合资电池企业。目前,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车企超过30家,其中包括宝马、奔驰、吉利、长安等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品牌。同时,宁德时代最近半年内先后两次扩建生产基地,投资金额超百亿元。
继沃特玛宣布7月起停工半年,南京银隆被查封又被解禁,动力电池产业链今年以来负面消息不断!又一家电池产业链企业走上关门倒闭的路!
动力电池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品质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影响着车辆安全和续驶里程,可以说动力电池的发展一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命脉所在。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同时,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快速扩张。然而,如今的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已经较为严重,这一行业的洗牌已在进行之中。
根据2018年新能源车生产合格证数量统计,2018年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约8.7万辆,同比增长148%;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76GWh,同比增长304%。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行业持续集中,进入快速洗牌期,将掀起新一轮重组热潮。
在6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充电站技术设备展览会上,科士达、科陆电子、特锐德、万马股份、比亚迪、吉利汽车、深圳惠程、沃尔核材及茂硕电源的参股企业聚电新能源等主流充电桩设备制造商纷纷携新品亮相。
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政风暴。3月7日,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经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
事实上,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达到50.7万辆。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去年实现了利润大增。
“现在空调企业的压力不是出货或解库,而在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近期工业原材料涨价已经逐渐传导到家电生产企业,多家企业人士对本报表示,企业的压力已经从去库存转为原材料涨价,预计今年底明年初零售终端将会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