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路透社报道,日本专门生产超逼真面具的公司REAL-f正受到科技、娱乐以及汽车等行业的青睐。这家公司利用树脂和塑料制作面具,可以精确地复制人的面部表情,成本约为30万日元。
商汤科技15日在官方微信上宣布与Rockchip瑞芯微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集成AI算法与芯片的人脸识别一站式解决方案。商汤人脸识别SDK将在瑞芯微旗下芯片平台实现全线预装,首批预装芯片包括瑞芯微RK3399Pro、RK3399、RK3288三大主力平台。
智慧视通自2016年重组后,主要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依靠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打造AI超级引擎。核心技术包括形体识别,以视频搜视频,模糊人脸重构,三维视频融合等技术,已形成多个产品系列,应用于多地公安警务实战中。
如今,2018年正是人工智能大热的时候,很多企业都开始融入AI领域,尤其是在人脸识别上代表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可谓是人工智能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这项技术已经大范围的推广到社会行业里,然而不断取得突破,应用核心也越来越广。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近几年,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从芯片、云计算到应用层,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工智能不只是存在于虚拟的世界里,它离我们越来越近。
如果你关注近年来手机行业的发布会,那么对于“虹软”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作为一家24年来专注于计算摄影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公司,已经与全球多家知名厂商深度合作,其算法正被全球约80%的安卓手机所采用。然而在GMIC 2018上,虹软却高举“免费”和“开放”的大旗,带来了其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围绕机器人程式的炒作——比如,部分或全部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其他AI技术来帮助消费者提问或解答问题、购物并完全其他事情的应用——或许已经不再似最初那样常被提及,但有一家迅速崛起的创业公司正在为创业圈构建类似的程式,其所在领域,也就是所谓的机器处理自动化,近来发展也相当迅速。
而在计算机视觉中,物体的识别主要指对物体进行种类划分以及对同种类物体的细节判断,而物体形状和方位的确认以及运动轨迹的判断主要是基于场景来构建角度以便提前进行行为决策。目前主流的视觉识别硬件有雷达、深度摄像头等。随着算法模型开源逐渐成为趋势,未来硬件的差异化将在视觉解决方案的优劣判断中占据较大权重。
据该份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有28个AR / VR领域的创业公司获得了超过30亿美元的融资。其中Magic Leap公司是该行业的风向标,其在2017年获得的融资金额占据了整个行业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