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过去几十年中最主要的技术成就:计算机、互联网、手机、智能手机、iPod等。在这些产品出现在市场之前,大众有呼吁说想要这些产品吗?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没有。因为在人们不知道或者没亲眼见过一件东西之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
美国半导体行业巨头AMD(超威半导体)25日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AMD三季度营收和四季度指引均逊于市场预期。截至当日早间美股收盘,AMD大跌9.17%至22.79美元,与9月13日所创年内高点34.14美元相比已跌去33.25%,进入技术性熊市。
其中,研究人员合成的一种名叫“硼酸钡钠”的可计算化合物,在对其进行了测试之后,发现它提供了95%的效率以及出色的热稳定性。虽然硼酸钡钠化合物产生的光线太蓝,而不适用于商用,但是研究人员并不气馁。他们表示,他们现在就能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找到一种能发射有用波长的发光材料。
近日,在华北电力大学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之际,思科与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华电”)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成立配电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双方将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新一代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培养多层次、实用型、高素质的电力行业人才,打造国际化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
过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1.0解决了支付手段去中心化的问题。现在,区块链技术已经进入了引领整个市场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2.0时代,它将通过转换不同的数字资产,通过资产转让创建不同资产的价值。
近日,在华北电力大学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之际,思科与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华电”)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成立配电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双方将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新一代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培养多层次、实用型、高素质的电力行业人才,打造国际化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
2011年,物理学家裴士基曾预测“我们最终可能达到人类文明的一个真正里程碑,届时量子技术会成为我们拥有的处理能力最强大的信息技术”,他把这个里程碑称为“量子优势”。而此前,关于有些算法无法在经典计算机上运行的理论从来没有被证实,也仍然有怀疑论者相信媒体夸大量子优势的承诺。现在,量子优势不再是争论的焦点。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大数据为云计算提供应用场景,云技术在大数据基础上提供工具和途径。那么,大数据与云计算二者是怎么与智能电网进行融合的呢?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图片:
云计算起源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成本和指数级的业务增长压力使他们非常关注于IT资源的利用率和应用的可扩展性。云计算动态的、可伸缩的、基于互联网的IT服务交付模式很快产生共鸣,得到政府、企业和IT软硬件厂商等的一致认同。
“新型计算尚难实现,现行范式仍将长存,因此未来十年应该寄希望于可重构计算,可重构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安全性、灵活性、并行性、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应该引起产业及学术界重视。”许居衍院士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