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称,美国电池材料公司Group14 Technologies获得了一笔1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7亿元)的融资,用于扩大下一代负极材料的生产并进入商业化生产。包括ATL、巴斯夫、昭和电工、卡博特、OVP等国际知名企业参与了该项投资。
目前,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猛狮,下称猛狮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湖北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猛狮”)于近日收到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法院的《通知书》([2019]鄂 0684 民破 3-1 号),根据债权人湖北宜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农商行”)的申请,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湖北农商行提出的对湖北猛狮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这意味着湖北猛狮将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全固态电池作为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电池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全固态电池除了安全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外,还可能有更高的能量输出。
沃特玛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在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中,很多电池企业已经面临困境……历数几家储能、电池企业破产和面临困境的始末,表面的资金链与官司缠身,背后技术变革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重重。
锂电池行业已从前沿技术深入大众生活,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发明锂离子电池的3位先驱。随着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动力电池应用规模快速扩大,从而带动了市场走强,同时也引发公众对安全的关注。基于现有材料体系和技术框架下,锂电池如何保证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同步提升?未来锂电池产业会有哪些挑战?有业界人士提出,固态电池产业化步入2.0时代。
与特斯拉上海工厂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不同,在杭州市萧山区的钱塘江畔,“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万向集团计划总投资680亿元的电池和储能项目工地现场,却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
尽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受补贴大幅退坡、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锂电产业链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或利润增速放缓的发展趋势。
近期,多家锂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发布了2019年三季报,起点锂电大数据统计了81家上市公司业绩情况,整理发现,有70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86%,有11家企业亏损,另外,有43家企业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占比超53%。
今年第三季度超过11家锂电池企业规划新建产能或已投产,投资总金额超过388亿元,合计产能超80GWh。据起点锂电大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超过11家锂电池企业规划新建产能或已投产,投资总金额超过388亿元,合计产能超8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