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起点研究(SPIR)统计,在已经公布年报的29家锂电上市公司中,锂电池业务营收最高的是德赛电池,锂电池业务营收为87亿元,最低的是威华股份,锂电池业务营收为0.13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动力锂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运营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关乎成本和盈利等企业切身利益。
自主深海探测装备研制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能量密度深海动力电源技术是限制深潜器长续航能力的瓶颈,目前能够承受100MPa压力全海深电源技术只有日本掌握。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带动了对动力锂电池的旺盛需求。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在当前市场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体系多元化、需求个性化和市场多变化三个特点。
外媒称,从提供补贴到限制外国竞争对手,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中国电池企业开始主导过去30年由韩日同行引领的行业。
受补贴退坡影响,动力电池企业受到来自上游整车厂降价诉求压力,降低电池成本成为当前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最大课题。
3月18日,曙光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股东会议通过了《关于终止投资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大连)有限公司相关事项的议案》。曙光股份拟出资3500万元与三星SDI合资设立动力电池企业的计划因此失败。
安全始终是锂电池头顶的一把利剑。包括锂电产业链上的各大企业、研究院校等业界各方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其中,研究生产全固态锂电池就是业界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去年新能源车企骗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2017年以来,国家调整了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政风暴,随之也给产业带来连锁反应,上游的锂电池企业亦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