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举行的“2018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上,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杨晓伟接受了电池中国网的独家专访,就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电池全产业链布局、电池新型技术研发、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生存之道等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由于动力电池的规格和技术路线并不统一,在很多程度上也阻碍了动力电池的整线制造迈向自动化。如何才能做出符合新形势的锂电设备也考验着上游设备生产企业的创新能能力和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感。
近期日韩电池企业纷纷希望赶在中国停止新能源汽车补贴后迅速抢进中国市场,纷纷启动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投资,这不免让人担心中国企业能否应对这种挑战,不过让人可喜的是国内电池企业也正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以应对这种挑战。
据统计显示,目前披露2017年度业绩预告的锂电池企业已有36家,报喜公司达到30家,占总数比例超八成,其中盈利增长上限超过100%的公司达13家,占预告数量超三分之一。但也有企业在2017年的激烈竞争中业绩预亏,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业绩分化严重。
对此,成飞集成表示,根据2016年12月29日工信部《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补贴力度,并提高了动力锂电池的技术标准。同时,新能源汽车需按新政要求重新申报审查通过并进入推荐车型目录后,方可享受补贴政策。
亿纬锂能(300014,SZ)1月2日公告,公司拟以7359万元收购惠州金能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能公司)100%股权。值得关注的是,亿纬锂能披露的数据显示,金能公司2016年、2017年1~10月,净利润分别亏损2682.63万元和2270.58万元。
2017年,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动力电池各企业走过年初的业绩下滑,度过了扩产“热潮”,又即将迎来新一轮补贴“忐忑”期。
在财政补贴退坡+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加剧,倒逼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技术标准上。同样,企业对电池材料的选择将更加审慎,包括21700圆柱电池、622和811高镍三元电池等一批新技术正在崛起。
一边是补贴退坡在即,一边是外资电池企业难入目录情况大大改善,而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以政策为导向的增长为主,一旦补贴取消,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动力电池行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夹缝中生存的动力电池企业又将走向何方?
11月16日消息,工信部将废旧动力电池自动化拆解成套装备纳入2017年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中国铁塔公告称将大量采购退役动力电池,南都电源预中标2亿磷酸铁锂电池采购项目,湘潭电化、江铃汽车、江特电机出资建新厂,布局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市场......政策利好市场,企业布局不止,下面是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