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屏幕分为LCD和OLED两种。其中,OLED屏凭借广色域、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极高反应速度、可弯曲,省电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屏幕市场的主流需求。面对OLED屏幕的强劲的市场需求,LGD正在加速淘汰液晶面板,要把焦点改放到OLED。可见,液晶LCD和OLED显示屏的博弈,将要以后者的胜利而告终。
三星OLED作为业界最好的OLED屏,依旧无法避免烧屏、侧视角偏色等问题,因此,对于苹果而言,为下一代iPhone寻找更好的替代品成了重中之重,比如说研发新的屏幕技术。
据了解,早在2017年9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合肥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项目落地合肥新站区,其计划2018年9月开始设备搬入,2019年投产,预计2020年可实现月加工6000片12寸晶圆产能,年产2000万片微型显示器件,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Micro-OLED)生产基地。
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团正式宣布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oshibaVisualSolutionsCorporation)95%股权,双方将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交易金额为129亿日元(折合7.5亿元人民币),完成交易后,海信集团将享有东芝电视品牌、产品、运营服务等一系列业务,并可享用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韩媒ENTEWS本月1日报道,三星旗下面板厂Samsung Display近日将采用新设备对自家可挠式OLED面板进行升级,将会进一步减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巩固其世界OLED面板龙头地位。
昨日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指导下,“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大课堂”(以下简称“大课堂”)在武汉隆重开课,此次大课堂以OLED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主题,来自政府、司法界、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我国的OLED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上的新机遇和新调整,为业界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合理借鉴。
据显示器供应链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全球OLED产业收入有望在2017年达到232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7%,2018年再增长50%,达到349亿美元,到2022年达到628亿美元。
目前在OLED面板市场上,由南韩三星、LG位居领先优势,不过和三星等采用的“蒸镀式(在真空状态下,将红、绿、蓝等发光材料汽化附着于基板上)”技术相比,JOLED印刷式技术的初期投资负担小、材料耗损也少,制造成本有望较蒸镀式低3-4成,而一旦成本降低、就有望以更低的价格提供OLED面板,因此JOLED计划以价格竞争力为武器、扳回劣势。
据研调机构IHS发出的报告显示,随着苹果的加入,中小尺寸OLED屏幕的供应量正在加大,而随之而来的好消息就是,成本也在不断的降低,其整体正在接近液晶显示面板(LCD)。
研调机构 IHS 指出,手机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成本逐步降低,接近液晶显示面板(LCD),但电视用 OLED 面板成本下降,却仍难以贴近 LCD 电视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