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消息,两名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发表在arXiv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创造了一个“AI物理学家”,它能够推导出关于虚拟宇宙的物理定律。这一成果为“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科学工作”的设想奠定了基础。这项工作可能会对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比如生产一个“AI爱因斯坦”
近期,MIT又玩出了新花样,在前几个月成功开发出细胞大小并且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储存数据并执行计算任务的微型机器人后,MIT又带来了新消息:他们为大规模生产不超过细胞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带来了福音。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近日宣布,任命Stacy J. Smith为执行总裁,从2018年10月1日生效,将与CEO Yasuo Naruke全力合作,全面负责公司的业务运营。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9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师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他们用一批特殊材料取代硅,制造出了超薄的半导体薄膜。新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制造柔性电子器件的低成本方案,且得到的电子器件的性能将优于现有硅基设备,有望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大展拳脚”。
甚至连以公信力著称的BBC也难以幸免,比如BBC北安普顿分站的推特账号就曾发过这样一条消息:Breaking News: President Trump is injured in arm by gunfire #Inauguration.(劲爆消息:特朗普总统在就职典礼后遭遇枪击,手臂受伤。)
9月20日报道 港媒称,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在人工智能竞赛成为世界各地引人注目的焦点之际,中国企业正在“干劲十足地投资”人工智能应用,并表现出对人才的更多渴求。
世界人工智能顶尖学术交流平台在沪亮相。记者在9月17日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商汤科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倡议设立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
在血液中注入数亿纳米机器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强壮——这可能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近期,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研究者成功开发出细胞大小的微型机器人,这让我们离科幻情节更近了一步。
该团队专注于降低功耗,缩小尺寸,同时也试图提高处理速度。这并不是该团队参加的第一场微型芯片竞赛。去年,该团队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一种高度可配置的集成电路)开发了一种无人机控制芯片,该芯片只需2瓦特的功率和2GB的内存。但是要缩小设计并不容易。
美国也没忘了尝试新的超算架构,能源部下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宣布建造arm处理器的超算Astra,浮点性能2.3PFLOPS,比TOP500靠前的超算性能差很远,但arm阵营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