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方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为让下一代锂电池更轻便:天津大学科学团队研制出了“硫模板法”

http://news.byf.com   2018-02-01  来源:百方网 
新闻纠错

近年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一直在向更轻更薄发展,其中,二次(充电)电池在保持大小不变或更小的情况下,续航能力却要求不断提升。此外,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如何在有限的车体空间内拥有更长续航里程的电量也是一个需要解决问题。

为让下一代锂电池更轻便:天津大学科学团队研制出了“硫模板法”

针对日益增强的需求,研究学者一直致力于二次电池的性能提升研究。他们发现纳米技术可以使电池“更轻”、“更快”,但由于纳米材料较低的密度,“更小”成为横亘在储能领域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杨全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硫模板法”,他们通过对高体积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最终完成石墨烯对活性颗粒包裹的“量体裁衣”,使锂离子电池变得“更小”成为可能。

为让下一代锂电池更轻便:天津大学科学团队研制出了“硫模板法”

在材料的性质研究上,研究学者发现,虽然锂离子电池已经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是锡、硅等非碳材料有望取代目前商用石墨,大幅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不过,这两种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限制了其自身的应用和发展。

于是研究人员采用改进后的碳纳米材料构建的碳笼结构解决了这一问题,基于石墨烯界面组装,他们发明了对致密多孔碳笼精确定制的硫模板技术。

在采用毛细蒸发技术构建致密石墨烯网络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引入硫作为一种可流动的体积模板,为非碳活性颗粒完成了石墨烯碳外衣的定制。实验中,通过调制硫模板使用量,他们可以精确调控三维石墨烯碳笼结构,实现对非碳活性颗粒大小“合身”的包覆,从而在有效缓冲因非碳活性颗粒嵌锂而导致的巨大体积膨胀,使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优异的体积性能。

通过这项研究,杨全红教授研究团队成功解决了碳材料高密度和孔隙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瓶颈问题,得到了高密度的多孔碳材料。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基于石墨烯组装的碳笼结构“量体裁衣”的设计思想可以拓展为普适化的下一代高能锂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电极材料的构建策略,从而使储能电池有望实现“小体积”“高容量”,极大满足用户便携性的需求。

百方网微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40.5K电气行业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179005781 邮箱:zw@byf.com
本文相关关键词: 电池 续航里程 续航能力
行业热点
12+6展馆,3大特色展区,2025中国成都建博会最新最全展馆布局亮相

12+6展馆,3大特色展区,2025中国成都建博会最新最全展馆布局亮相

2025年4月16-18日, 第二十四届中国(成都)建筑及...[详细]

五月宁波照明展预登记火热进行中,免费门票抢先领

五月宁波照明展预登记火热进行中,免费门票抢先领

2025宁波国际照明展览会将于5月8-10日在宁波国际会...[详细]

​IC接器线缆线束展今日开幕,开年首展,激活行业发展新引擎!

​IC接器线缆线束展今日开幕,开年首展,激活行业发展新引擎!

3月3日,备受行业瞩目的ICH2025东莞国际连接器、线...[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隐私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 管理制度 (c)2008-2021 BYF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