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动车组取得突破并开始试运行、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棉花等一批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等产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批高端装备制造创新成果正不断涌现。
李克强总理在最近与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中,又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央视网《我要问小编》栏目针对网友提问进行回答。
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突破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机器换人”更在劳动密集型的家电制造领域频频上演,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智能制造,创维先知先觉,早在2012年,创维集团的高层便提出并实施“机器人战略”,并将其上升为公司战略级长期规划,率先开启了自动化征程。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动下,有关方面着力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重大工程带动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第四次产业技术的革新,“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德国被称为“工业4.0”,在美国被称为“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则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尽管在国际上对工业4.0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全球主要的经济大国正在用自己的商业模式来诠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
近日,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至此,《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体系全部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为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其中,“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目前,11个X已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编制发布实施。
10日从工信部获悉,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 “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规划指南。
为了保证《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进一步促进“两化融合”,针对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仍存在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亟需完善等问题,2016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制造业这个“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中推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
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加强决策支撑。组织提出2017年部重大软课题研究项目建议并推动实施。以重大政策建议为载体,向部党组建言献策。持续跟踪热点难点问题和部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争取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及时提出重大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