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阳光电源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签订制氢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高级副总裁赵为、战略副总裁解小勇,大连化物所副所长蔡睿、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邵志刚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通过官网公布改革开放40年来该院40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15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10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成果。据介绍,超强激光技术及装置、高精度衍射光栅制造技术项目和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项目入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及装备研制项目入选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成果。
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大口径纹影仪具有灵敏度高、能显示气体连续变化密度场的特点,是国家某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光学设备之一。大口径纹影仪属于精密光学仪器,相对小口径纹影仪,史无前例的恶劣工作环境,对系统大口径精密光学和大尺度精密结构形成了重大技术挑战。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称,我国“人造太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与低杂波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该装置为人类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让人类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持续的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仪器设备供给。对此,生态环境中心不惜斥巨资多次采购先进设备。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二)进行公开招标。项目预算金额为1211.3万,正式开标时间为2018年11月27日。
日前,在纪念集成电路发明60周年学术会议上,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院士做了题为《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新进展》的报告。郝跃院士详细讲解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优势。
如今正值国庆黄金周,00后新新人类也正在体验着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个假日,而在中国芯片领域,集万千关注于一身的龙芯也走过了17个年头,18年的岁月,00后从牙牙学语已成长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栋梁之材;17年的时光,龙芯又能否扛得起自研通用CPU的大旗呢?
2015年以前智能硬件产业链发展并不成熟,虽有一身资本概念炒作,但是技术原因的滞后,使智能硬件产业整体发展比较缓慢。进入2018年,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沉淀,每个行业都将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拥抱,传统硬件性能得到跳跃式升华,智能硬件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资本和科技巨头纷纷抢滩布局“AI+智能硬件”领域。
7月10日,塘沽海洋高新区举行2018年第二季度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科院微电子所天津分所、新天科技等17个项目落地,涵盖高科技研发中心、智能化设备制造、清洁能源环保、汽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约70亿元。
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智慧能源创新发展论坛日前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论坛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进行交流研讨,以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支撑和推进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