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4.0提出之前,传统制造业追求的是本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产能,大多数企业是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堆积自己的产量和业绩。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20日一篇题为《控雾霾遏产能中国取消103个火力发电项目》的报道,引发了多方关注。我们也许无需深究报道是否完全客观,但这样一篇报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前能源使用的现状:可再生能源“雄心勃勃”,火电颓势难挡。
2016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降到196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电力过剩情况不容忽视。2017年形势更为严峻:中电联预测今年用电量增速将只有3%,而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则预警“2017年电力企业就要全面亏损”。
我国的电解铝产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50%,且进出口规模都很小。产能地域分布方面亦高度集中,山东、新疆、内蒙、河南、甘肃和青海等6省合计占全国产量的接近80%。不过,从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西北等内陆省份受益于煤炭资源丰富带来的低电价,产能规模迅速扩张,而河南占比则大幅下降,绝对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2017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将在36.7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36.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700亿立方米,力争新开工水电、核电装机规模分别为2000万千瓦、1000万千瓦,新增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分别为2000万千瓦、1800万千瓦。这是12月27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017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信息。
近日,有比亚迪内部消息人士透露:由于今年以来比亚迪在海外业务快速扩张、电动大巴等新能源产品的订单飞涨,比亚迪电池的产能压力较大,不得不在国内和出口市场之间有所协调。因此,受限于电池产能,近两个月国内热销新能源乘用车一度出现了部分热销车款“供不应求”、顾客需排队等车的状况,比如秦、唐。
然而,中国的工业化政策却鼓励企业向价值链上游挺进,降低城镇污染程度,向电动汽车行业转型。正是在这种宏观环境的引领下,宁德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希望从家乡英雄发展为全国龙头,甚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除产能过剩之外,电力行业面临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电网垄断属性强、电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电价引导资源配置特性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均是电力行业面临的短板,既有电力产业链上的短板,也有市场制度的短板。
经测算,连同2013、2014年两次修订,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达到原总量的90%左右。一是将中国铁路总公司投资跨省(区、市)项目和国家铁路网中的干线项目,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主出资非跨境的独立公路、铁路桥梁、隧道项目,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