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赣锋锂业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00万元至1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6%至97%。业绩预告称,一季度赣锋锂业预计盈利700-1000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53亿元。
尽管对“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从未消失,但光伏企业对于扩产的热情始终不减,龙头企业毫不畏惧地加入产能“竞赛”中。今年以来,隆基股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协鑫集成(002506.SZ)、晶澳科技等8家A股光伏公司先后累计宣布投资总额达708.38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涉及光伏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环节。
近日,隆基一改往常月底公示的习惯,提前发布了单晶硅片最新的价格,P型G1单晶硅片(158.75)180μm厚度,由3.32元/片降为3.17元/片;P型M6单晶硅片(166)180μm厚度,由3.41元/片降为3.26元/片;两款价格均下调0.15元/片。
今年以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相继在国内外爆发,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造成冲击,但在病毒的肆虐下,我国光伏行业仍然逆势扩张。在刚刚过去的3月,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九洲电气、晶澳科技、中环股份、协鑫集成等多家光伏企业陆续公告将投资推动光伏组件扩产。
2020年以来,光伏企业加快扩产步伐,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光伏扩产链覆盖了单晶硅棒(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环节,累计扩产规模210.92GW。这其中,光伏电池和组件扩产规模最大,是扩产的主要方向。
从农业、工业、建筑业到服务业,眼下,企业复工进度和复工后实际达产的效果,直接关系经济复苏进度。
单、多晶之争终于在2019年见了分晓,然而多晶产业链的“崩塌”正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巨震。近日获悉,因2019年多晶用料价格持续下滑,某从事多晶硅业务的国有企业正计划关闭太阳能多晶硅业务,全面转向半电子级多晶硅的研发生产。
今日晚间,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与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签订38.20亿片硅片销售框架合同。协议预估金额高达103亿元。合同的履约期限为2020年至2022年。
2019年1月3日,工信部近日发布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中,将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即只有在淘汰旧产能的情况下,才能上新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