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源浩表示,2018年奥比中光的业务重心将集中在智能手机领域,目前手机前置3D摄像头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开启量产。核心零部件量产在即,各大安卓手机厂商也将陆续发布带有前置3D摄像头的旗舰机型,数以亿计的安卓用户终于也能尝鲜3D人脸解锁、AR表情等功能。
此外,这一新软件采用“智能自动(iA)模式(*2),该模式可自动调节摄像头设置,拍摄最适合人脸识别的最优图像。若将该软件与松下i-PRO EXTREME系列网络摄像头结合使用,在网络摄像头中安装与该软件捆绑的“最佳镜头许可密钥”,可仅向服务器发送“最佳镜头”(Best Shots),用于人脸识别。
随着人脸识别行业落地应用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与公安安全保障。与5G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的两个网络层面的难点:时延和带宽,在5G的加持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将更加的显著。
近日推出的《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神经元”系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智能技术已在上海多个小区广泛应用,从“神经末梢”到“城市大脑”,“神经元”系统已在上海形成雏形。
中国警方正在使用一种搭载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眼镜,这款眼镜与警方的嫌疑人数据库相连,可以对乘坐火车及飞机的旅客进行扫描,从而可知旅客是否犯法及其身份是否真实。在这款眼镜的帮助下,警方已经成功查获7名重大犯罪事件嫌疑人以及26名使用虚假身份的旅客。
第三波浪潮,是例如商汤、旷视等在做的领域,捕捉过去从来没有的数据,从里面探索发现开发创造从来没有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让工作更有效率;更多的摄像头的比如机场和火车站,可以确保安全;零售领域,对线下的用户有线上一样的个性化的认知等功能,把更多的传感器,摄像头,包括现在智能音响收集音乐,这样的产品遍布到全国全世界,让它们创造前所未有的应用。
2018年2月7日,云从科技正式宣布推出“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新技术相较以往的2D人脸识别及以红外活体检测技术的上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在安全性、识别精度、识别速度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在千万分之一误识率下能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还将速度由1-2秒缩短到毫秒级,更是能防御面具、视频等欺诈手段。
2018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人们陆续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今年春运,我们身边悄然出现了一些“黑科技”,“刷脸”寻人、高空WiFi、引路机器人……“智慧春运”成为了今年的热词。这些新技术不时给归心似箭的人们制造着小惊喜,更带来了不少便利。
几乎在一夜之间,“人脸识别”成为科技行业炙手可热的名词,其百度指数从年初的1058飙升到最高达2910。除了Phone X的横空出世带来的市场效应之外,根本的原因是随着这项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的拓宽带来了行业发展,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公司也在今年喷涌浮现。
人脸识别技术是搭建平安城市的重要一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城市监控可以将视频监控数据结构化存储,并分析挖掘关键信息,实现事前预防。然而在实际应用的场景中,摄像头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拍摄到清晰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