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闻机构DPA报道,几个月前申请破产的德国薄膜太阳能组件制造商Calyxo GmbH已被出售给机械和设备工程公司TS Group,并保留了所有工作。
国际知名的分析机构ICinsights日前发布了半导体相关的数据预测。按照他们的预测显示,总部位于中国的半导体公司2018年的资本支出约合110亿美元,占全球预计的1035亿美元的10.6%。这一数额不仅是中国公司2015年前花费的5倍,而且还将超过日本和欧洲总部今年的半导体行业资本支出。
在汽车和半导体、制药包装领域,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视觉发展有了一定基础,而在3C领域,包括计算机电脑、通信、消费电子等,从芯片主板到外壳到屏和电池、FPC、中框精密配件以及组装生产,无论是焊接、打磨、抛光,还是点胶、装配、检测,每个环节都急需机器人和机器视觉来完成自动化和智能化柔性生产作业。
在数字化引领的新时代,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纷纷加入转型浪潮,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大数据转换为智能数据,用于生产监控和管理,工业4.0模式帮助制造商与最终用户实现最好的协作,工厂企业可以轻松完成当前生产任务或规划未来。
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近日公布「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World Fab Forecast)最新内容指出,半导体产业即将连续3 年创下设备支出新高纪录,预料2018 年与2019 年将分别(较前一年)成长14% 和9%,写下连续4 年成长的历史纪录。半导体产业创立71 年以来,只有在1990 年代中期曾出现设备支出连续4 年成长的盛况。
近日,两江新区传来好消息,重庆万国半导体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标志着重庆加快发展芯片产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升和先进制造需求的放大,全球工业机器人快速增长,增速达到每年1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被用于自动化生产,包括装配、包装、焊接、产品检查和喷漆等环节。机器人可以确保更高质量的生产,减少人为错误和满足中小型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是半导体制造商中最大的制造商,但是全球十大关键电子元件制造商没有一家来自中国。内存芯片市场已经越来越集中在美光及其两位韩国竞争对手手中,他们从去年从超级计算机至智能手机所有关键设备中获得创纪录的利润。
日本的中小型企业并不追求企业的【规模】,他们经营企业的理念不是把企业定位【年产值多少】、【利润多少】、【人员规模多大】.......等方面,而是把企业定位在大行业的【产业链里】。
记者:今年第三批领跑者的各应用领跑基地中标已见分晓,紧随其后的将是大量组件、逆变器采购的层层推进。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根据市场已有的反馈,领跑者采购量虽然会提振市场,却并没带动终端产品售价的同步上升。作为最大的组件制造商,请问怎么看待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