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动力电池企业的压力很大。一方面,财政补贴退坡,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雪上加霜的是,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一些电池厂压低价格以获得订单,严重压缩了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全球新能源领域高景气度的大环境下,背靠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快速的茁壮成长,技术实力和商业化推广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据外媒报道,随着后半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减少,预计今年10月开始,进口动力煤价格将开始回落,包括印度艾萨尔电厂、塔塔电力公司和阿达尼集团在内的沿海电厂发电成本下降。
据估算,三年后,也就是2020年,中国的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200Gwh,产能将达到270Gwh,如果按照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的1Gwh产能投入1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换算,那么将有至少2700亿元“热钱”砸在动力电池行业。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一直是阻碍动力电池产业链循环健康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亟需终结以往简单粗暴的回收利用状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化的行业标准体系,从而推动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健康有效的发展。
据香港《南华早报》11日报道,“中国已宣布一个新的重大合资项目,将为在南海甚至更远地区建设海上浮动核电站注入动力,从而推动中国的海上核能力。”报道提到的项目是中国核能电力公司与其他多家公司共同出资1.5亿美元,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将促进中国的海洋核动力发展,这与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雄心壮志相符”。
我国电池产业预测2020年中国电池产业全球占比将超70%,中国或将主宰全球电池产业。在此背景下,中国电车企业正在形成以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为代表的电池垄断势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攀升,动力电池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锂电池总量达28GWh,涌现出了多个特大型电池生产企业,电池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
据外媒报道,在美国各州,人们都可以看到工业机器人,就是那种人们谈之色变,怕被抢了工作的机器人。但是,它们在全美国的分布并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