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产品基本上都聚焦在硬件设备(诸如各类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等),而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类产品很少。”深选工业大脑创始人兼CEO朱岱表示。
综上所言,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虽然面临激烈竞争,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未来国产机器人的发展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此外,市场份额的下降原因有许多,或需要提高产能,或需要积累品牌实力,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解决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中国,已经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好时代。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产品基本上都聚焦在硬件设备(诸如各类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等),而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类产品很少。”深选工业大脑创始人兼CEO朱岱表示。
回顾日本,工业化中后期是工业机器人需求爆发黄金节点。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均GDP超2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后阶段,与此相对应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迅猛增长。
6月20日,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000584.SZ,下称“哈工智能”)发布《关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公告显示,哈工智能已经与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Holdings Co.,Ltd(下称“现代重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就面向中国的机器人业务合作进行探讨,包括但不限于成立机器人本体合资公司及其他各种合作模式。
6月19日,全球科技界瞩目、被誉为世界机器人第一大展的2018年德国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贸易博览会(简称德国机器人展)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大幕。开展首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引领行业之先的三大创新技术面向全球首次发布,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最新研究成果和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
在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自动化叠加下,人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失去现有工作岗位。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而且已经进入实践阶段。无论是日本保险公司年初裁掉30%的理赔岗位,还是德银裁员4000人,都预示着“机器吃人”时代扑面而来。马克思他老先生早在130年前的《资本论》(全称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已经阐述过机器吃人的现象,而今天机器吃人仍在延续演绎,只是更高层次罢了。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升和先进制造需求的放大,全球工业机器人快速增长,增速达到每年1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被用于自动化生产,包括装配、包装、焊接、产品检查和喷漆等环节。机器人可以确保更高质量的生产,减少人为错误和满足中小型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石头和沙子又是如何变成水泥的?一吨化工产品如何炼制而成?生产一块饼干要多少面粉、食糖?与我们衣食住行相关的林林总总,在成型前都要对所需各种原料配比进行精确控制,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那么,该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实现科学计量、轻松控制呢?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装备,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攀升,国内厂商遍地开花,然而当“机器人热潮”逐渐褪去,引发了更多思考,行业厂商如何根据自身条件谋求进一步发展?工业机器人有哪些“蓝海”应用行业?未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