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州数控拥有博士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人员800多人,年投入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8%以上,年新产品收入占总销售的75%以上;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每套产品合格出品。
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的成熟,一般工业将逐渐成为各大工业机器人厂家竞相角逐的新市场,因此,汽车工业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应用领域,在应用市场的比例达38%,电子工业领域占比达到18.1%,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据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如今提到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大家都已经不感到陌生,当然,国内还有很多人在质疑德国工业4.0的可行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12月29日,由伙伴集团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深圳)智能制造大会》在深圳中南海滨酒店举行,在会上很多专家给出了中国制造2025推行的最新进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持续增加,已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102个行业中类。这表明机器人正深度融入制造业,助推我国制造业发展。
1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第二届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首次突破10万台,同比增长近70%,全年产量预计首次突破12万台。
南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日在全市范围内对企业“机器换人”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实地走访调研了10余家代表性企业,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家企业进行摸底,涉及通用设备、汽摩配、铝型材、金属加工、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调研报告显示,通过“机器换人”,企业普遍获得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能耗降低的良好效益,但中小企业“机器换人”仍面临资金不足,技术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和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2016年日本机器人生产能力已达到153000台的最高记录,作为世界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占据了全球供应量的52%。这是在2017年11月29日-12月2日,东京举办的日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IREX)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布的结果。
与其他机器人厂商相比,爱普生涉足机器人市场算是一种无心插柳的“意外”。30多年前,爱普生公司为了满足自身手表业务精密组装的严格要求,而积极寻求新的自动化手段,开始了小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发。后来,爱普生将机器人由内部的成功应用逐渐扩展到市场上类似的应用环境,成为成就其工业机器人业务的重要起点。
走进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仿佛进入了一个“人机交互”的世界。为数不多的工人正对一台台型号、外形、功能不一的工业机器人进行调试,很快,这些机器人就将发往全国各地的制造业工厂,在折弯、码垛、焊接、3C产品抓取等岗位“上岗”,取代人工劳动。
工业机器人是实施自动化生产线、工业4.0、智能制造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的重要基础装备之一,为贯彻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总体部署,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