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方网
  • 2026全球生物辨识车辆门禁系统市场规模将达19.66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2017年,全球生物辨识车辆门禁系统市场的市值达到近5.15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近19.6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0%。生物辨识系统相关立法的陆续出台及新兴市场汽车产量的提升是驱动该市场蓬勃发展的核心原因。然而,生物辨识系统价格超高,互联网络性能提升,上述两项因素将进一步降低网络攻击的风险,因为网络攻击将对该市场的增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若能提升安全功能的需求及便利的技术,这将为该市场的增长提供发展机遇。

    [行业热点] 2018-10-26 15:24

    生物质发电企业遭遇电价不合理及并网难等多重困境

    相对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完善的补贴退坡制度而言,生物质电价今后将如何调整、产业扶持政策将如何变化,企业心里没有底,也就不敢甩开膀子进行长远的业务布局。据了解,生物质发电电价起初是统一的,后来随着秸秆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均单独制定了电价,只剩下“小众”的填埋气发电还执行着十多年前的电价。

    [百方曝光台] 2018-10-23 16:49

    联合国发布AI报告:AI和自动化对亚洲有巨大影响

    科技的飞速发展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生物科技等创新技术为代表,并将可能改变现有的生产、管理和治理体系,各国将如何接受并适应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将决定他们是否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承诺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行业热点] 2018-10-11 10:31

    债务危机爆发 *ST凯迪拟变卖资产断臂求生

    国庆前夕,曾连续24个跌停、深陷退市风险的*ST凯迪连发多则公告,变卖包括生物质电厂、林地资产、煤炭等在内的61.4亿元资产,这源于公司今年以来利空频爆:逾期债务近40亿元、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逾10亿元、公司及大股东相继被立案调查、股权和银行账户被冻结。

    [行业热点] 2018-10-08 10:21

    深兰科技常州科教城设AI芯片研究院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芯片进口额高达2601亿美元。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国内快速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军型独角兽企业,其技术团队有海外10年的锤炼经历,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位博士及博士后。拥有包括因特尔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内的5所世界级联合实验室和欧盟卢森堡国家实验室的4个联合实验室,在芯片研究、自动驾驶、生物智能、智能零售、智慧城市等领域都居于重要行业地位。

    [行业热点] 2018-09-30 15:43

    北京2017年太阳能利用量168.9万吨标准煤

    从北京发改委处获悉,2017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543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7.6%。而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达到620万吨标准煤,较2015年增长35%以上,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以上。

    [行业热点] 2018-09-08 15:39

    美国科研人员研发出细菌纸电池 适用离网地区

    “纸张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研究员Seokheun Choi解释说,“它便宜,一次性,柔韧,并具有利用率极高的表面积。然而,复杂的传感器需要电源。商业电池太浪费且昂贵,并且它们不能集成到纸基材中。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纸质生物电池。”

    [行业热点] 2018-09-06 15:16

    3D打印在半球形表面造出光接收器 实用“仿生眼”离我们更近了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完全采用3D打印技术,在一个半球形表面上打印出了一列光接收器,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向制造出实用“仿生眼”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仿生眼”未来可帮助盲人看见东西,或使不盲之人看得更清楚。最新研究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行业热点] 2018-08-31 11:19

    众泰E200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大部分可穿戴设备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来测量心率及其他生物计量指标。PPG是一种将光照进皮肤并测量因血液流动而产生的光散射的方法。该方法非常简单,光学心率传感器基于以下工作原理:当血流动力发生变化时,例如血脉搏率(心率)或血容积(心输出量)发生变化时,进入人体的光会发生可预见的散射。下图1介绍了光学心率传感器的主要元件和基本工作原理。

    [技术专利] 2018-08-30 15:17

    长沙新增3个“国字号”项目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再迎新突破

    据了解,此次获批的3个项目分别是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血糖诊疗设备智能工厂新模式应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的锂电材料行业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高性能锂电正极化工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行业热点] 2018-07-31 15:31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隐私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 管理制度 (c)2008-2021 BYF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