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向外界承认,在公司内部自查过程中,又发现旗下位于东京的三菱铝业、大阪市的立花金属工业等三家子公司存在篡改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造假手法与去年11月被曝光的两家子公司如出一辙,在上一轮丑闻曝光后这三家子公司没有停止数据造假,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份。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数据造假危害甚大,大家都非常清楚,但即便如此,造假现象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为了让数据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有的地方把监测点搬出重污染区,有的地方直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之所以明知故犯,除了违法成本低,以往地表水水质的属地监测机制,也让铤而走险者有了可乘之机。
代理该案索赔的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刘华浩律师表示,其代理的部分股民诉*ST佳电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已经于2018年1月23日正式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索赔资料,本次索赔金额超过300万元。
通报显示,该文件由华为总裁任正非于2018年1月17日签发。通报称,“近年,部分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公司管理层对此负有领导不力的管理责任”,经董事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公司主要责任领导作出问责,并通报公司全体员工。
继神户制钢、日产汽车、三菱材料等产品相继被曝“造假丑闻”后,11月28日,全球最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商日本东丽,也被爆出了持续8年的“造假丑闻”。12月7日,日本媒体报道称,涉及东丽造假产品的13家企业陆续露出水面,多家公司与汽车相关。
近日,证监会查处了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百特)以虚构海外工程项目和国内外建材贸易的方式虚增业务收入,粉饰财务报表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并对雅百特处以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顶格罚款。随着顶格处罚的公告而来的是公司董事长在内的多位公司高管集体辞职,同时,其公司股票表现急转直下,连续重挫,其中两日连续跌停。
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周二披露,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旗下材料制造子公司涉及149起质量数据伪造案中,制造丑闻再次席卷日本制造商。
在碳纤维巨头东丽之前,日本制造已经接二连三陷入造假丑闻。2017年,舆论口诛笔伐,“神话”集中坍塌。丑闻之外,不断被新兴市场挤压的消费品领域,也出现了日本制造收缩的局面,刚被海信吞下的东芝成了活生生的例子。
据日媒报道,周二早间,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商日本东丽株式会召开发布会,承认旗下生产轮胎用线材的子公司Toray Hybrid Cord Inc存在数据造假行为。内部调查发现,在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该子公司内有149例不当处理数据的情况,影响到13家客户。
11月24日,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发布公告,承认其旗下三家关联公司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不合格产品涉及船舰、汽车以及飞机等海陆空三大领域,因此事受影响客户高达258家。日本制造业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