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峨眉山脚的大庙乡,北京有色金属设计总院、武汉冶金建筑公司2000多名职工日夜奋战,加紧建设“739厂”和“冶金工业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建设共3期工程,至1970年初步形成生产、研制3个系列有色金属相结合的单位。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7月12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指导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威海市经信委、威海市知识产权局、威海市中小企业局共同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十大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暨331(三期)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活动。
近日,“感知中国·德国行”创新中国主题互动展在德国柏林视觉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会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联合主办,带领中国诸多代表性企业参与此次展览,对外展示了以“互联网+改变生活”、“中国制造2025”“中国智造”等多个主题板块,全面展示中国的创新制造能力。这其中不乏有像利用VR技术虚拟的敦煌博物馆、无人机巡场跟拍、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产品。
“中国制造”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是外部竞争市场,国际高端和低端两头挤压,制造压力过剩;一方面是内部环境诸多约束,“脱实向虚”依然明显,制造动力不足。制造业如何振兴?
研究机构GlobalData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称,全球风力涡轮机运营和维护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21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37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0.6%。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91GW,同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2GW。在2006-2016年期间,增加了400多吉瓦的风电装机容量,这大大增加了在预测期间运营和维护(O&M)市场的机会。
当“中国制造2025”携手德国“工业4.0”,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德国投资29.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6%,存量达88.27亿美元;同一年,德国对中国新增投资项目392个,投资逾27亿美元,累计投资项目9394个,投资存量281.8亿美元。
6月28日,世界智能大会分论坛——“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企业现场会”在天津如期举办。2016年,工信部组织评选了首批14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
自从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2014年工业4.0开始在国内流行以来,关于中国智制的大会小会就不断,中国制造要弯道赶车的说法也不绝于耳。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指出要“力争用十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