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是外部竞争市场,国际高端和低端两头挤压,制造压力过剩;一方面是内部环境诸多约束,“脱实向虚”依然明显,制造动力不足。制造业如何振兴?
研究机构GlobalData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称,全球风力涡轮机运营和维护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21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37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0.6%。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91GW,同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2GW。在2006-2016年期间,增加了400多吉瓦的风电装机容量,这大大增加了在预测期间运营和维护(O&M)市场的机会。
当“中国制造2025”携手德国“工业4.0”,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德国投资29.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6%,存量达88.27亿美元;同一年,德国对中国新增投资项目392个,投资逾27亿美元,累计投资项目9394个,投资存量281.8亿美元。
6月28日,世界智能大会分论坛——“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企业现场会”在天津如期举办。2016年,工信部组织评选了首批14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
自从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2014年工业4.0开始在国内流行以来,关于中国智制的大会小会就不断,中国制造要弯道赶车的说法也不绝于耳。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指出要“力争用十年时间
最新报告指出,由于阿根廷计划到2025年达到2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有望成为拉美最具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罗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继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优先发展两个核心基础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其中
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项目办技术总监冯建国表示,目前大族激光已实现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产销量、紫外激光器产销量、激光打标机产销量等五个全球第一。
6月8日在宁波召开的“智·造未来”中国制造2025创新峰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通过智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