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主旋律,战略规划持续加码、扶持信号愈加清晰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创新中一步一步壮大,甚至成为车市“寒冬”中的一抹阳光。截至2018年11月,我国已经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80万辆左右,未来的前景更为业界看好。不过,随着推广时间及推广量的增长,动力电池衰减以及随之而来的维护、置换、回收利用问题,也逐渐成为有关部门、行业及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合作与扩张,成为近期动力电池企业的关键词。12月20日,吉利汽车与宁德时代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前,宁德时代已先后牵手上汽、东风和广汽3家车企,成立合资电池企业。目前,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车企超过30家,其中包括宝马、奔驰、吉利、长安等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品牌。同时,宁德时代最近半年内先后两次扩建生产基地,投资金额超百亿元。
力帆出售股权实因负债,但其实如沃特玛等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均面临负债问题;监管层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比亚迪等发行债券、宁德时代申请银行授信等行为,均显示出“活下去”是业界统一目标。
日前,三星集团子公司之一的三星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的手机制造工厂将在2018年12月31日正式停产。有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在中国仅交付60万部手机,市场份额从5年前的20%跌至如今的0.8%。手机主业的不景气,是三星集团转向投资动力电池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三星宣布将于年底关闭位于天津的工厂后,各种关于三星的传闻铺天盖地而来,比如三星要从中国撤资,但根据新华社最新消息显示,三星只是将在天津的投资重点从智能手机转向了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技术领域。
在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动力下,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急速”提升。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持续提高,让曾经的里程焦虑渐行渐远,但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电动汽车在使用环节却是安全事故频发。
在11月初召开的第三届2018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力电池领域首席专家王芳提及,从产业化角度考虑,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正值NCM523和NCM333时代,NCM622处于中试阶段,NCM811处于研发阶段,但实际的发展状况比想象的更快。
而放眼国际,随着英美德等国陆续推出燃油车禁售时间表,2025年之后陆续有国家禁售燃油汽车,必然导致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大增,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也将大幅提高。曾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高达2800GWh-3000GWh。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各国巨头上演“军备竞赛”也在情理之中。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2016年产销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2018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涨势迅猛。可以确定,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11月27日,韩国SK株式会社(以下简称“SK”)召开董事会,决定批准公司收购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Wason Copper Foil CO., LTD,以下简称“灵宝华鑫”)的股份,投资规模约为2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62亿元),由此SK将成为灵宝华鑫的第二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