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锐钴业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77.92—73,377.92万元,同比增长120.91%—135.35%。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持续增长,成为引领世界绿色发展的主力产业。三元动力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高镍三元材料则是三元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占据三元电池成本的40%以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已于今年7月取消,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动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将于2020年完全退坡,LG化学、SKI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在江苏等地建厂的消息也已浮出水面。
从各上市企业2018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动力电池行业“马太效应”已经显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且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加剧。本次统计的39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为亏损状态,有14家企业净利润为同比减少的状态,可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而在即将公布的2018半年报当中,各企业的经营状态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且看且期待。
在日前闭幕的2018CIBF(深圳)展览会上,猛狮科技董事长陈乐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猛狮科技产业链布局的核心是动力电池,21700电池现在已经在小批量生产,大概年底左右可以投产,产能3GWh。最终在2020年实现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目标。”
据近日发布的《中国电池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2012)》显示,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行业整顿力度的加大以及行业标准的提高,未来3年该行业将有三分之二落后产能面临淘汰,铅酸蓄电池的厂商将由2000多家减少到不会超过300家,整个行业集中度有望得到提高。
HIT是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的缩写,意为本征薄膜异质结,因HIT已被日本三洋公司申请为注册商标,所以又被称为HJT或SHJ(Silicon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该类型太阳能电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1990年成功开发,当时转换效率可达到14.5%(4mm2的电池),后来在三洋公司的不断改进下,三洋HIT电池的转换效率于2015年已达到25.6%。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和规划,大力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尽管如此,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研发与核心技术投入不足、应用领域支持不足,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统计显示,目前披露2017年度业绩预告的锂电池企业已有36家,报喜公司达到30家,占总数比例超八成,其中盈利增长上限超过100%的公司达13家,占预告数量超三分之一。但也有企业在2017年的激烈竞争中业绩预亏,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业绩分化严重。
在2018年新一轮动力电池产业变革中,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门槛和产能规模不断提升,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为代表的智能工厂将在竞争中被应用普及。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打造智能工厂的核心软件平台是ME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