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包括多氟多、国轩高科、比亚迪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有所下滑,源于受到新能源补贴政策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此外,产能过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动力电池企业的压力很大。一方面,财政补贴退坡,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雪上加霜的是,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一些电池厂压低价格以获得订单,严重压缩了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日,国内知名蓄电池生产企业风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帆”)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二者就打造汽车蓄电池极速送装闭环达成共识。风帆与京东集团的合作,是电池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对营销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新兴的互联网巨头延伸业务触角的一种尝试。然而,决定二者合作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乃是电池产品的质量,这才是电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
道琼斯消息,美国爱依斯公司(AES)和德国西门子(Sim'en'sSiemens)宣布成立新合资企业Fluence,主营电池技术开发与销售,双方将分别持有新公司50%股份。两家公司称,双方合计部署或被授予了48个项目,电池储量为463兆瓦。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上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动力电池的大量需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上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动力电池的大量需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6年以来,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储能市场呈规模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从商业模式上认可储能,越来越多的储能技术应用到传统电厂和新能源电站中。
5月31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于2017年5月28日在青岛签署《2017年度采购协议》
一直以来,新能源整车企业销量取决于电池企业的产量,也正基于此,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产能也快速提升。但是,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小、散、乱,“高端产能不足
2016年以来,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储能市场呈规模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从商业模式上认可储能,越来越多的储能技术应用到传统电厂和新能源电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