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时限渐行渐近。5月17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规范动力电池全过程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提出监管要求。
“只知道电芯终生包换,至于换下来的电池去哪儿了,我还真不知道。”日前,北京车主赵翔2013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电池续航能力缩短的问题。按照生产厂家推出的“电芯保终生”政策,他到4S店进行了更换。
《报告》显示,退役的动力电池将按照先实施梯级利用、后实施资源再生利用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据测算,由此带来的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其中梯级利用市场规模约41亿,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4亿元。
新能源汽车相比于燃油汽车,虽说没有了尾气污染的危害,但是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如果处理不好,也是一个巨大的环境隐患。为有效管控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日前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能源车企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
这并不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根据宁德时代不久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宁德时代和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曾于2017年6月共同成立了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及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20亿元、3亿元。
据工信部官网3月5日消息,工信部等七部门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决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内容包括构建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多样化商业模式、推动先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等四方面。
1月30日,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于1月29日在广州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利用问题也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国内动力电池将在2020年前后进入报废高峰,累计报废量可达到12万-17万吨,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如此可见,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十分广阔。
1月4日,中国铁塔公司在北京与重庆长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桑顿新能源等16家企业,举行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签约仪式。
1月5日午间,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在山西省大同市投资建设雄韬氢能大同产业园项目,投资金额不少于人民币30亿元;公司拟与湖北赤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书》,在园区投资建设电池绿色环保回收再利用项目等相关事项达成合作共识,公司承诺取得项目用地后2年内投资1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