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星宣布7nm EUV工艺的量产,2018年EUV光刻工艺终于商业化了,这是EUV工艺研发三十年来的一个里程碑。不过EUV工艺要想大规模量产还有很多技术挑战,目前的光源功率以及晶圆产能输出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EUV工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已成为当下全球竞相追逐的热点,正引领着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从芯片、传感器、物联网基站等硬件产品到完整的物联网应用与服务,谁能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完美的落地解决方案,便拥有了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5G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包括通信、电子元器件、芯片、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的升级。从上游基站射频、基带芯片等到中游网络建设网络规划设计与维护,再到下游产品应用及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如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整个生态系统包括了基础网络设备商、无线网络提供商、移动虚拟网络提供商(MVNO)、网络规划/维护公司、应用服务提供商、终端用户等。
在导电物质中,新型的纳米银线作为一维的纳米导电材料,在尺寸由10微米级降至10纳米级时,其粒径虽然只改变了1000倍,但换算成体积时却接近了10的9次方的倍数。因此在同样的体积内,其电阻值将能下降到银材料导电能力的极限值,与传统的银线材料导电电阻相比,一维的纳米银线电阻值更低。
一直以来国内焊接行业机器人的应用较少,机器人弧形焊接缺少弧形轨迹参数及编程方法,导致预埋件沉孔焊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焊接机器人正式在广东厂投入使用后,公司成立由总工艺师牵头的创新型QC小组,专注弧形轨迹焊接的课题攻关,通过改造焊接胎具,编制编程方案,焊接参数分析等一些列方法和实践,短短5月,创新型QC小组就突破了机器人埋件沉孔焊接的加工工艺难题,扩大了智能化设备在钢结构焊接中的应用范围。
广州白云机场引入智能机器人用于导引乘客,阿里发布“太空梭”机器人用于医院投放药品,日本运营机器人酒店,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不由想象,服务型机器人在未来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相关资料表明,固态电池技术是一种高容量的储能技术,可以在现在锂离子电池技术上加以改进,用一种固态的导电材料代替液体或凝胶状的电解质。这项新技术带来了更强的储电能力和更好的安全性,而且重量轻,功率比较高,因此固态电池将是电动汽车很理想的能源载体。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时期、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和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10月10日,在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嘉年华·常州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来看,核心技术缺乏、创新人才不足、企业认知度不高、商业模式单一、投融资渠道不畅等,成为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政府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培育,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有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
近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发出国内最高单脉冲能量的26瓦工业级飞秒光纤激光器,研制出系列化超快激光极端制造装备,实现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冷加工”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9月18日,OFweek 2018第十四届中国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峰会暨‘维科杯’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成功举办。在本次盛会上,苏州贝林激光有限公司一举夺得“最佳激光器技术创新奖”和“最具成长力企业奖”两项大奖。会后,OFweek激光网有幸采访到苏州贝林激光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利,就国内在超快激光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贝林未来的规划布局等内容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