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代工行业在制程迈入10nm以内后,面临的成本压力也越来越高。据SemiEngineering报道,IBS的测算显示,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经超过了1.7亿美元,7nm接近3亿美元,5nm超过5亿美元。如果要基于3nm开发出NVIDIA GPU那样复杂的芯片,设计成本就将高达15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这个十分强调“高性价比”的大环境下,如何去把NB-IoT芯片和模组的成本做到极致,是令当下各大芯片和模组厂商们倍感头疼的问题。有分析指出,NB-IoT芯片1美元、模组趋向5美元,才能使得商用门槛进一步降低,目前的价格显然还太偏高,虽然各大运营商火力十足地投入NB-IoT阵营,但却各自为政,支持不同的频段,不仅在中间的网络层造成了数据互通的阻碍,而且因为频段各异,对于下游的芯片、模组产业来说,因多频段支持的需要也必须增加额外的功能模块开发成本。
该团队专注于降低功耗,缩小尺寸,同时也试图提高处理速度。这并不是该团队参加的第一场微型芯片竞赛。去年,该团队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一种高度可配置的集成电路)开发了一种无人机控制芯片,该芯片只需2瓦特的功率和2GB的内存。但是要缩小设计并不容易。
布莱恩·科在奇结束为期五年的 CEO 任职,因为承认自愿与英特尔员工发生私密关系,违反了英特尔的行为准则。以这样一种结局结束在英特尔的三十五年职业生涯,令人唏嘘。消息传出后,英特尔股价下跌约 2.4%,约 59 亿美元。
1958年,仙童公司就生产出第一批硅晶体管。一年后,德州仪器便发明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革命正式开始;而彼时的中国正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温饱问题尚难以解决。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国家还是市场,都“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投到这个烧钱的行业里去”。
美国也没忘了尝试新的超算架构,能源部下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宣布建造arm处理器的超算Astra,浮点性能2.3PFLOPS,比TOP500靠前的超算性能差很远,但arm阵营来说意义重大。
“被称作‘亚洲拉斯维加斯’的澳门,不再只依靠博彩业,转而要大力发展芯片,承担一部分的中国科技抱负”,《南华早报》6月16日发布如题报道。其中还采访了澳门大学负责研究事务的副校长马许愿,他表示澳门系统培训研究人员发展自主创新,而不是复制进口芯片,“也许在10年后,中国就不需要再从美国进口芯片”。
近期半导体产业的种种遭遇引发了一场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全民思考,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未来该如何发展?又有哪些突破口?近日,曾出任多家世界级半导体公司中国区高管、现任深圳得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的蔡勇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结合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深入的行业研究,详细阐述了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独特见解,提出了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破局之路。
孙正义在软银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Arm的设计将会用在更多半导体产品上,因为日用设备之间的互联程度日益增强。孙正义称,这只是物联网的开始。
无论是芯片巨头英伟达、英特尔还是AI芯片明星初创公司寒武纪、地平线都在努力提升芯片算力满足AI的需求,因此AI芯片目前的价格少则几十多则上万美元。然而,一家深耕深圳的公司表示他们推出AI芯片比海思早几年,并且还要用1美元的AI芯片让更目前的有初级影像功能的终端实现AI功能。1美元到底是噱头还是生存之道?1美元的AI芯片有哪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