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全球三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日系车企在疫情发生以来受波及尤为明显。近日,本田、日产、丰田、斯巴鲁、三菱、马自达等日系车企均发布了不同程度的裁员或停薪计划,涉及区域包括北美、欧洲、日本等。
近日,鼎晖投资老板吴尚志最近捡了个大便宜。东方精工宣布,将旗下动力电池公司普莱德100%股权出售给鼎晖瑞翔和鼎晖瑞普
10月9日晚间开始,一份“网曝四家中国车企申请破产”的自媒体爆料在市场上迅速扩散。这份爆料为一份某股份银行的内部对部分车企开展风险排查的通知单邮件的截图,提及“四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等信息,一时间引发广泛猜测和讨论。
对于车企来说,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一直在减少,今年补贴退坡更是断崖式的,退坡的比例超过75%。作为造车企业如何应对补贴退坡,在后补贴时代,传统车企又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以及外资品牌如特斯拉的竞争呢?资本还会对新能源车持续加码吗?
还在为新能源补贴“腰斩”而苦恼的车企,终于将迎来一份“厚礼”。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共有207409辆新能源车通过审核,将能拿到总计220.27亿元的新能源补贴。
各大新能源车企将会陆续收到相关补贴,但也要开始考虑“后补贴时代”的生存之道。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下称“公示”),公示内容显示,在企业申报补贴的236881辆新能源汽车中,有207409辆新能源车通过审核,将下发总计220.27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补贴通过率约为87.6%,与2016年度相比略有下降,这与在补贴过程中提高审核标准有一定关系。
8月,桑拿天交织着烈日,让城市的温度达到一年中的峰值。与炎炎夏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新能源车市的“冷清”景象。 “北京地补取消后,每天来看车的人明显比以前少了。”林南(化名),一名北汽新能源4S店的销售员,刚刚跳槽的他还没过实习期。“我要卖出一辆车才能转正,但现在市场这个情况真让人发愁。”
想必大家都见过不少车企,用“经过几百万公里的严苛测试”这样以及类似的话语,来彰显其产品是如何千辛万苦才研发出来的,可靠性有多高。也有不少媒体大咔们,用从厂家公关、测试人员哪里听来的“高环”“比利时路”“强化测试”等专业术语,来说明一款产品的牛逼之处。
打着颠覆者形象进入汽车行业的新势力造车,前期可以用良莠不齐来形容,有人埋头做事,也有人只画PPT圈钱,加上进入的几百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多达几百家,业内对新势力造车普遍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