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手机当中,最先宣布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的是vivo,随后vivo在其X20 plus上首发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不过这项技术并没有为vivo所独享,小米mix2S、华为P20据称也将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而小米mix2S的合作伙伴正是与vivo合作的Synaptics。
随着人脸识别行业落地应用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与公安安全保障。与5G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的两个网络层面的难点:时延和带宽,在5G的加持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将更加的显著。
这是全球首个仅扫描旅客面部即可登机的生物识别登机系统,完善美国海关及出境检查。SITA与捷蓝航空、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波士顿罗根国际机场合作,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减少机场体验中的不适,尤其是登机过程——需与政府系统的综合检查整合,是最难应对的挑战之一。SITA生物识别登机技术整合了航空公司与政府检查系统,旅客只需快速目视相机拍一张照片即可登机,无需登机牌扫描与护照检查。
由于刚发生灾害时大量信息通过电话涌入,信息整理和共享成为重要课题。目前,处理灾害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接听电话的总部人员在白板上写出信息,而这不可避免的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但运用 AI 的语音识别等技术,根据关键词判断信息优先度,按每个疏散地和地区进行整理信息,可以使对策总部人员能够简单共享信息,迅速应对灾害。
近日推出的《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神经元”系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智能技术已在上海多个小区广泛应用,从“神经末梢”到“城市大脑”,“神经元”系统已在上海形成雏形。
中国警方正在使用一种搭载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眼镜,这款眼镜与警方的嫌疑人数据库相连,可以对乘坐火车及飞机的旅客进行扫描,从而可知旅客是否犯法及其身份是否真实。在这款眼镜的帮助下,警方已经成功查获7名重大犯罪事件嫌疑人以及26名使用虚假身份的旅客。
第三波浪潮,是例如商汤、旷视等在做的领域,捕捉过去从来没有的数据,从里面探索发现开发创造从来没有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让工作更有效率;更多的摄像头的比如机场和火车站,可以确保安全;零售领域,对线下的用户有线上一样的个性化的认知等功能,把更多的传感器,摄像头,包括现在智能音响收集音乐,这样的产品遍布到全国全世界,让它们创造前所未有的应用。
2018年2月7日,云从科技正式宣布推出“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新技术相较以往的2D人脸识别及以红外活体检测技术的上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在安全性、识别精度、识别速度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在千万分之一误识率下能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还将速度由1-2秒缩短到毫秒级,更是能防御面具、视频等欺诈手段。
2018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人们陆续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今年春运,我们身边悄然出现了一些“黑科技”,“刷脸”寻人、高空WiFi、引路机器人……“智慧春运”成为了今年的热词。这些新技术不时给归心似箭的人们制造着小惊喜,更带来了不少便利。
滴滴AI Labs将主要探索AI 领域技术难题,重点发力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运筹学、统计学等领域的前瞻技术研究及应用,积极布局下一代技术,不断提升用户出行效率并且优化出行体验,用技术构建智能出行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