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merick)的研究人员正主导一项价值800万欧元(约合6252万元人民币)的欧盟项目(Si-DRIVE),旨在为更高性能的电动汽车(EV)研发电池技术。
1月2日,特锐德了披露公司充电业务的主要运营数据,据公告,公司于2014年7月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充电业务领域,四年来,形成了融合智能制造、充电网运营以及互联网平台增值服务为主线的生态运营模式,目前成为国内最大的充电运营生态公司。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充电业务累计充电量约16.9亿度。其中,2016年全年充电量约1.2亿度,2017年全年约4.4亿度,2018年全年约11.3亿度,2016-2018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200%。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市场收益约为800万美元,但到2025年,将迅速增至4.07亿美元,年复合增率高达117.56%。
据法拉第未来当地媒体《汉福德哨兵报》报道,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法拉第”)承诺将在2018年末/2019年初推出首款量产车,但至少在未来几个月里,法拉第未来将陷入困境。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无线无电市场收益约为800万美元,但到2025年,将迅速增至4.07亿美元,年复合增率高达117.56%。
在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动力下,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急速”提升。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持续提高,让曾经的里程焦虑渐行渐远,但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电动汽车在使用环节却是安全事故频发。
2016 年以来,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京津冀、华东、华南、西南、华中、西北、东北等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商业化应用体系。而在产品研发领域,宇通、中通、五洲龙、佛山飞驰、东风特汽等众多车企也都早已抢先布局。业内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或将实现百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路行驶。
日前,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8年12月8日起,召回2015年1月27日至2015年12月28日生产的部分江淮iEV5纯电动汽车,共计4248辆。
据外媒报道,本田研究所(Honda Research Institute)科学家正与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和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人员合作,一起研发了一种新型电池化学物,可比现有电池中采用的材料能量密度更高、更环保。
JRC预计全球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将从2017年的320万辆增长至2030年的1.3亿辆。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钴矿产量为16万吨,需求量为10.4万吨,还算“家有余粮”,但是未来10多年内全球钴需求量将飙升,到2030年需求缺口或将超过6.4万吨,那时可就“揭不开锅了”。